法界佛教總會logo 美國法界佛教總會臺灣網站

DRBA English法總中文網站法總越南文網站

智慧之源
Source of Wisdom

目錄智慧之源•第332期 105年12月20日出版

二○一六年敬老節記實

2016年敬老節記實 兒童班唱歌
2016年敬老節記實 2016年敬老節記實
2016年敬老節記實 2016年敬老節記實
2016年敬老節記實 少年班的話劇表演──「新周處除三害」 2016年敬老節記實
2016年敬老節記實 2016年敬老節記實
2016年敬老節記實 2016年敬老節記實

◎莊果藝

宣公上人一生事親至孝,鄉里人都稱「白孝子」;但仍感孝道未盡,曾說:「我要以所有的老人做為我的父母,是男子皆是我父,是女人皆是我母。」面對功利主義襲捲文明社會,道德式微,社會風氣相對重視年輕人而忽略老人,養老院逐漸成為老人最後的孤單居所。上人提倡以中華文化的傳統道德挽救人心,首重「孝道」。自一九九二年起每到深秋時節,於萬佛聖城和法總分支道場就舉辦「敬老節」活動,以提醒眾人敬老尊賢、孝敬長輩,也讓長輩們在這一天能親近三寶,種下學佛善因緣,又能吃齋同樂,期能實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的老人友善社會。

今年台北法界佛教印經會的「敬老節」活動,在11月13日舉行。鑑於高齡化社會是目前高度開發國家地區的主要社會議題,而我們的高齡化社會也將在二○二五年,與加拿大、西班牙和英國同步邁入「超高齡社會」(20%以上的65歲以上老年人口)。不同於往年除了自由報名參加的長輩之外,今年還邀請了我們的鄰居「南港區15位獨居或生活條件困苦的長輩」,以及「大同區10位蝸居老人」,參加「敬老節」活動。讓這些平常比較沒有機會接觸正法道場的長輩們,有機會親近三寶,有這麼愉快的一天在宣公上人的道場中聽聞佛法。法師還特別提醒服務這幾個桌次的義工們,要注意保持和顏悅色與好的服務態度,不可以因為長輩與眾不同的外觀、衣著或疾病狀態,而差別對待或面露難色。有一位蝸居長輩在今年的活動結束後,很歡喜地向櫃台預約報名明年的「敬老節」活動。

「敬老節」活動,有從規劃到場地佈置再到表演節目,甚而用餐時的桌邊服務,都由法師和義工們合力完成,也讓參與的大人和小朋友從中學習「孝敬長輩」。前一天的台北法界11樓大齋堂裹,拉接布幔的、搬餐桌椅的、彩排的、準備結緣禮物的、打掃的……,大家從一早就忙得很熱鬧。更感謝長輩們踴躍參加,讓我們修福修慧。

活動當天八點半不到,就有義工在 1 樓等待迎接長輩們到來。引領長輩們到11樓大殿外報到,領到自己用餐的桌次,再別上用紫紅色新鮮蘭花紮成的胸花,看來高雅又喜氣。然後進了大殿又有人給長輩們奉茶,長輩們也互相寒喧,甚至開心地聊了起來。

隨著長輩們陸續就坐,時間來到九點,大殿裹誦起了《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上人講解《普門品》時說過,觀音菩薩能救眾生的「七難」──水難、火難、風難、枷鎖難、黑風難、刀杖難、怨賊難;解「三毒」──貪、瞋、癡;應「二求」──求男、求女:對眾生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就由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普渡精神揭開敬老節序幕。

誦完《普門品》就是法師開示時間。雲法師講述敬老節的由來,以及如何用佛法面對與調適現今社會子女不臻圓滿的孝行和對子女無盡的牽掛。從上人早年如何在孝順父母的行為上改過自新說起,乃至磕頭行孝,爾後擴展到孝順一切眾生,到美國傳法時提倡舉辦「敬老節」。從古至今中華文化都奉行「孝道」,所謂「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也」,唯當今社會型態改變,子女行孝亦有其力不從心之處,長輩心中有佛,自然心開,亦可將對子女的關心,擴展到更高的層面。

聽完雲法師開示,接著是法界學堂兒童班小朋友表演電子琴,讓長輩們輕鬆地欣賞一段音樂,然後觀看少年班的話劇表演──「新周處除三害」。故事說的是:在鄉里惡名昭彰,與猛虎和蛟龍並列三害的周處,改過自新後,成為事親至孝、智勇雙全的青年典範。上人的道德教育教導我們要真認自己過,還要知過能改。

近果師接著以「長者之道」為題,講述如何應用佛法來行孝道和提升修養的方式,因應社會變遷下的現代親子倫常關係,而這些與身體的保健和慢性病預防都有關。以高血壓、腸胃機能疾病、感冒、肺病等老年人常見的疾病為例,擔憂、埋怨子女、生悶氣等負面「心」的狀態,都會誘發和延長這些疾病。「長者之道」主要包括以下四項:一、不要嘮叨:孩子成年以後過了「管」的年齡,就不要再嘮叨強求他們改變,但給予關心。二、隨順兒女的婚姻關係──兒女的婚姻都有他們的前世因緣,作為長輩應避免以任何理由跟他們結成冤親債主,要幫助他們圓滿這段因緣。三、不要溺愛子孫:要捨得讓子孫盡孝道,無論是金錢物質的孝養、付出照顧、幫忙做事……,好讓子孫累積福報。四、放下、念佛:放下煩惱、執著、強求,在老年的人生冬季,好好為自己自在從容地生活;還要在心裹念佛,給心這個皈依處,感受光明和安定的力量。如此一來身心健康了,道業精進了,有意義的老年生活就如此這般地實踐了。

就在法師講述「長者之道」的同時,南港區的長輩和大同區的蝸居老人陸續進入大殿。他們有一些行動比較不靈活的或者比較體弱的,義工們在靠近門口處多加了一排椅子,方便他們坐下來。

大殿佛前,雲法師和近果師正以國台語雙聲講述「長者之道」,長輩們聆聽著、學習著,也反思著自己。雖然近果師講國語,雲法師翻譯成台語,卻不時出現近果師穿插一、兩句台語,而雲法師也隨之轉換成國語翻譯的有趣畫面,長輩們也為此笑開懷。

上供時高齡的長輩們隨法師到佛前上香,難得在佛前舉香供養,他們相當地歡喜。又在各自桌次義工協助下,隨著法師的帶領跟著課誦本的內容唱誦午供儀軌。然後魚貫地進入大齋堂,一編享用美味的素食辦桌料理,一邊欣賞法界學堂的師生們和一幫有心的年輕人與居士們為長輩們精心策劃又賣力演出的節目。期間更穿插有獎徵答的節目,以寓教於樂形式傳遞佛法,獎品也都顧及到對長輩日常生活的實用度。

長輩們隨著法師唸完臨齋儀,一道道美味的素菜也陸續上桌。節目表演的開場由吳碧河居士代表致詞。吳居士說他己經連續幾年參加法界舉辦的敬老節活動,很感謝上人提倡舉辦這個活動,每年參加都很歡喜。他聽聞早上法師講的長者之道,發現自己對子女有嘮叨的狀況,難怪溝通不順利,自己的心情也不好,他決定要改變這種嘮叨。他還期許大家每年都能來參加敬老節活動。

魏道謀居士表演第一個節目──古箏獨奏。魏居士也是每年都來參加敬老節活動,同是被服務的長者,卻還每年為長輩們表演。他的表演曲目是「漁舟唱晚」,在他幽揚的琴音中展現出了黃昏時分的悠閒與自在。

接著法界兒童班的小朋友表演二首歌曲帶動唱,分別是:一、農村曲──小孩們戴斗笠,以他們可愛的模樣展現農村農忙時節的忙碌和熱鬧氣氛,這是長輩們成長的年代所熟悉的景象;二、心肝寶貝──孩子們向長輩們表達被養育和照顧的溫馨與感恩。觀賞的長輩們用表情訴說心中感動。小朋友們還表演了舞蹈「千手千眼」,展現小千手千眼觀音菩薩的舞蹈中,還多了童稚的純真。

節目中還有三項是中華傳統武術表演,有盧兆忠居士的太極拳,楊國強居士的少林拳。太極拳是中華傳統武術的精髓,兼具養生和防身的功效,相當適合長輩們鍛練,能夠減少48%的老人跌倒意外發展,宣公上人也曾肯定學習太極拳。少林拳堪稱中華武術的代名詞,硬拳的代表。

楊國強居士透過「五豬救母」的相聲表演,以及分享跟他學習武術弟子的學佛感應,鼓勵長輩們持之以恆地吃素和在佛門功課用功。「五豬救母」中的屠夫原來是十八羅漢中的第二尊,五隻小豬竟是天上造孽的五條業龍,而老母豬則是前世打罵公婆、搬弄是非的婦人托生的。跟楊居士學習武術多年的學生,為了幫助生病的母親,發願吃素和誦《地藏經》,他們的母親因此健康地再多活五年,後來在無病苦的狀況下捨報。而其中一位學生在母親康復後就停止了吃素,後來發現肚子裹長了十幾公分的腫瘤,勸她念觀音菩薩聖號且再度吃素後,經過六個月的追蹤檢查,腫瘤己消失無蹤。

由莊筑迪團長帶領的Judy's口琴樂團和金韻獎歌唱比賽冠軍石鳳凱同學等年輕人,有心響應敬老節活動,帶來他們的音樂表演,孝敬長輩們。他們還自備音響播放器材,一早就來準備測試了。他們的曲目以民歌和長輩們耳熟能詳的流行樂曲為主,喚起了長輩們曾經年輕的回憶。青年學生的表演活力十足,不少長輩們欣賞之時還跟著哼唱呢!當場跟他們預約明年再來表演。

從小就參加法界讀經班長大的蘇澤恩和蘇嘉融兄弟及其父親和曾偉誠居士等四人為長輩們表演吉他彈唱。最後的表演節目則由法界學堂的全體師生演唱三首佛教歌曲,分別是:一、阿彌陀佛──在輕快的樂音中,讚頌念佛的淨土法門;二、菩提樹──以月琴的小調吟唱改編的神秀大師和惠能大師的偈頌;三、六大宗旨──內容有上人為掁興佛教對四眾弟子的教誨和期許。

在有佛法又歡愉的敬老節活動結束前,法師們殷切叮嚀:「豐富的節目、豐盛的飲食,都會過去,唯有佛法的滋潤是長遠的,希望各位長輩把佛法帶回去,落實生命中。生命如河,但你可以選擇做水底之石,沒有離開河但也不隨波逐流,把掛念子孫的念改成念佛的念。靠著念佛跳出三界大愛河,極樂世界才是我們本有家鄉。」隨著法師帶領大眾念觀世音菩薩聖號,長輩們領到一袋結緣的禮物,裹面有白柚、鳳梨酥、襪子和牙刷。長輩們帶著充實又愉快的心境陸續離席,結束今年有意義的敬老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