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佛教總會logo 美國法界佛教總會臺灣網站

DRBA English法總中文網站法總越南文網站

智慧之源
Source of Wisdom

目錄智慧之源•第326期 105年6月20日出版

佛法是很平實的

◎宣公上人一九九三年八月七日開示於國際譯經學院

各位善知識,我們學佛主要不要在佛教裡造罪業。如果造了罪業,這就是得不償失;你在佛教裡頭,應該立功、立德、立言,不要造罪業。在佛教裡頭,一天到晚就給旁人洗衣服,盡說其他人的不是、不對,這是學佛最大的毛病,也是造罪業造得最多的地方。我們本著直心是道場,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也不打妄語,你若能這樣,幾乎不會在佛教裡再造罪業。

這一點是我們每個人要特別注意的,你不注意這一點,那就是不懂佛法呢!佛法都是善良的,不是叫你在佛教裡頭造是造非的。你要能以「擇善而從,不善而改;是道則進,非道則退。」這個法,「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你若懂佛法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是佛法;你若不懂佛法,天天念經、念佛,也是沒有用的。因為你心裡頭,妒忌、障礙在那兒滿肚子都是。你看看!嫉妒、障礙、貢高我慢在心裡頭裝滿了,那你還能懂佛法嗎?不懂佛法了!佛法就是很平實的,直心是道場,不用轉彎抹角。那麼你直心是道場啊!這個功效,看著是沒有什麼收穫,實際上這就是你在真正修行的路上走呢!

所以古人說:「道在邇,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諸難。」本來這個「道」離著你很近,你不認識,要到遠的地方去找道,甚至於去找密宗,又去找什麼 secret school,這都是白搭功夫,枉勞神哪!你盡往外找,那都不是的;你迴光返照,反求諸己,那當下就是,就是道。所以道在邇,而求諸遠,向遠的地方去求道。事在易,這個什麼事情本來很容易的,很容易就解決它;而求諸難,認為這是很不容易的,自己把這個界限就劃出來了,所以永遠也不能解決這事情的問題,你認為它很難,很高深的。這個「道」都是很平常的,平常心是道。我們要知道一切法皆是佛法,皆不可得,你若有一個所得,那就是外道了;心外求法,名為外道。

你行、住、坐、臥,舉動行為管自己,行住坐臥不離家,就是要用克己復禮的功夫。什麼叫克己復禮的功夫?就是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不合乎禮的事情,我不看它,勿視;非禮勿聽,不合乎道理的話,我不要聽它;非禮勿言,不合乎道理的言論,我也不說;非禮勿動,不合乎道理的事情,我絕對不做的。你能這樣子,就是求仁得仁,求智慧得智慧,不用繞圈子向遠的地方去找,回頭就是;苦海無邊,回頭就是彼岸;你不能回頭,那你怎麼能到彼岸呢?

所以我們做人的道理先把它做好了,我們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語,能以謹守這六個條款,這就是我們佛教徒的本份,我們都應該這樣子去做去。我們佛教徒,掛個招牌是佛教徒,但是一天到晚經經營營的,經之營之這麼不休息地去求,到頭來啊,「金銀堆成山,閉眼全都撂;空手見閻君,悔心把淚掉。」你這個時候知道,這一生悠悠蕩蕩地把光陰都空過了。你看!這多可惜呀!你要好好修行修行,自性的光明現前、自性的智慧現前,這才是真正佛教徒的本份;你沒有開智慧,這什麼時候都是在門外站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