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佛教總會logo 美國法界佛教總會臺灣網站

DRBA English法總中文網站法總越南文網站

智慧之源
Source of Wisdom

目錄智慧之源•第183期 93年7月10日出版

熱心•真誠•學習•慈悲•智慧

找尋生命中的教練

法界佛青會台灣分會座談會紀要

◎郭中仁、蔡炎庭(法界佛青會會員)

法界佛青會六月十九日,邀請法界法師與佛青會成員舉行座談會,探討的主題是──「找尋生命中的教練」。座談會分為兩部分,第一階段由法師針對主題開示,第二階段則是佛青會成員就主題或是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與法師作討論,期望藉著法師的開示與互動的研討過程,讓與會的每一個人,都能正確地找到自己生命中的教練。

首先,雲法師以學習開車為例──當學會了如何開車後,還必須藉著不斷地練習,才能在道路上平穩的駕駛。法師並以自己為例,闡述自己生命中的教練:小時後純樸的社會生活與沒有染污的大自然環境,薰陶著自身的心性,可說是法師生命中的一位教練;求學期間,學校所灌輸的四維八德理念,保護著年輕人,另一方面,家庭間成員的相處與倫理道德教育,指導我們盡本分,遵守準則,也是生命中的教練。

但是這兩個教練是有限的,並不是究竟的;如今現代社會道德觀念薄弱,科技日漸發達,如網路虛擬遊戲,反映了人們心靈空虛,不斷地向外尋找,機器化的生活造成人性冷漠,科技的發達到底教導了我們生命什麼?又帶給了我們什麼?是否真正帶來幸福和樂?

我們所期待的社會是慈悲祥和與充滿正義的,是有禮節及相互尊重,不是用蠻橫的態度對待自己;是充滿智慧誠信,也就是作任何事都合情合理、恰到好處。萬法唯心造,創造社會就從自己開始做起,因此,在如今道德價值觀混亂的社會,更需要有人指引我們,誰是我們生命中的這位教練呢?就是「知因達果,洞徹一切,具足慈悲智慧」的「佛陀」!

人生的目標是為了什麼?上人曾問道:人是活著為了吃飯,還是吃飯為了活著?倘若活著為了吃飯,無疑是追求享受、追逐名利,儘為無意義的事打轉。活著是為了有功於世、有德於民,我們學習佛法,就是要內聖外王──對內立德、對外立功。不要認為自己作不到,從日常生活中的小細節做起,一點一滴開始,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另外在精神方面,以六大宗旨(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語)為藍本,生活實踐方面以五戒(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當我們的教練,長養善法,將正念融入生活中,時時薰習善法,保持正念,並藉由打坐靜下心來,反觀自省及培養定力。

接著近果師則是談到──小時候寫作文時,自己的願望是立志作一名工程師,蓋出許多房子讓很多人住,對於社會國家是有理想的。當求學半工半讀時,剛開始是充滿熱誠的,工作未完成時也是憑著一股衝勁在加班,但時間一久,涉世漸深,受到週遭同事與環境的影響,想法不再像從前一樣,單純的心慢慢順著世俗的念頭,起了變化,學會去比較,而浮現了要求加薪與爭取加班費的念頭,志向從原先利益他人的工程師,演變為要成為社會上有錢有勢的人。

在工作的那段期間,緊湊的生活步調,像是在細縫之間求生存,事事以利益為主;由於與本性相互衝突,整個人變得好疲倦,再也無法忍受這種環境而辭去工作。當在尋找生命的教練時,要學會去省思,由於社會腳步太快,似乎是社會帶著我們走,而不是我們帶著社會走,便要常常去反省自己。上人說過,社會上有兩種人:自己騙自己的人與自己不騙自己的人。試著去問自己這真的是我要的東西嗎?這是我要走的路嗎?這是我對自己生命的決定嗎?自己騙自己的人是染苦為樂,自己不騙自己的人是離苦得樂,在找尋的同時,自己慢慢學習去反觀──我要怎麼樣的生命?我的生命需要怎樣的指導與幫助?

第二階段的研討,同學們提出的問題是包羅萬象,而法師也一一地與同學們研討解答,下面是研討重點內容:

問:在讀書或工作的環境,似乎都用較高的標準來看待學佛的我們,該如何自處?

法師答:首先要肯定自己,更要堅定自己的道心,了解我們為了什麼學佛。只要知道自己現在做的是對或錯,放開心胸,認真盡自己的力量而行,不用在乎他人的眼光和依照別人對我的標準來行持,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在過程中慢慢學習,點滴成長,增加自己的信念及菩提心,就會比較坦然。

問:在生活中該如何調伏脾氣?生氣時如何轉換自己的心念?該如何壓抑、控制?

法師答:勉強壓抑並不是辦法,時間久了,有可能會像火山一樣爆發,但是發脾氣會變成一種習慣,因此先去找出為何會發脾氣的來源,去除根源。當在發脾氣時,先學會忍耐一下,當事情過去後再去看待它,會看得較清楚,也減少了傷害別人與自己的機會。多禮佛與拜懺,會去除無明。在飲食方面可做些調整,例如少吃較刺激與辛辣的食物。減少受到外緣的影響,避免觀看像是戰爭或打鬥等影片,不讓暴力的種子植入意識內。心態方面,則是反問自己──為什麼我要受到外在的影響而發脾氣、起煩惱?

問:在社會工作碰到應酬場合,主管或同事要你喝酒時應如何回答?

法師答:被人問起為何不喝酒的時候,不必刻意告訴對方喝酒會使人變愚痴。可告訴對方,自己是因為宗教因素而不喝酒。若對方真的想了解緣由,再向他解釋──喝酒會迷亂心志,所以我不喝酒。

問:初學者要如何開始修行?

法師答:要養成每天作定課的習慣。衡量自己的狀況,每天至少挪出半小時作功課。

問:吃素時應持何種心態?

法師答:吃素有時會造成一些不便和他人異樣的眼光。這時要堅定自己的信心,盡量別吃肉邊菜,要吃全素的菜餚。當你想要吃得清淨時,環境自然就會被你所轉。

座談會結束了,又是一個嶄新心情的開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處處都是教練,指導著我們待人處世,而法師們在這次座談會中,更教導我們跟隨生命中最究竟的教練──佛陀,期勉大家在生活上,能依照佛陀的腳步與教法,不再隨波逐流,將佛法融入生活中,培養自己的德行,在學佛的路上更加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