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佛教總會logo 美國法界佛教總會臺灣網站

DRBA English法總中文網站法總越南文網站

智慧之源
Source of Wisdom

目錄智慧之源•第262期 100年2月20日出版

答蔣公問法書

節錄自《虛雲和尚年譜》

◎虛雲老和尚•時民國三十二年癸未一百有四歲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正值國難當頭的時候。日本侵略中國到了最嚴重的階段,南京的民國政府遷到重慶。當時的南京政府主席林子超以及其各部會官員,除了一面忙於戰事,為了安定人心,還派出了屈映光、張子廉兩位居士到雲居山,代表南京政府迎請虛老赴重慶主建息災法會。是年冬十一月六日,虛老啟程,抵重慶後與林主席和法務長戴季陶商定,在慈雲、華嚴兩寺分建法會。民國三十二年一月,在息災法會上修懺儀,至廿六日圓滿。林子超、蔣中正、戴季陶及何應欽等都分別設齋招待虛雲大師,席間蔣中正先生詳細請教佛法,虛老後條列唯物唯心,及神與基督之理,以書答之:

佛教者,實今日周旋國際,趨進大同之唯一大教也。目下世界有兩種力——唯神論與唯物論,否認輪迴果報之說,故其影響所及,不可說、不可說。基督教之唯神論,雖有為善者神給與快樂報酬,為惡者神施以痛苦懲罰之說。然以神之存在,認為自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故不能令人深信。且貽唯物論者口實,此基督教所以不能維繫世界和平之故。

實則神即是物,物即是心,心亦是神,然神亦非神,物亦非物,心亦非心。佛明三界「宇宙」本無一法,「事物」建立皆是真心起妄,生萬種法。「真心」亦不過因有妄物對待而立之假名。究其實,所謂真心亦非是。所謂唯心唯物,有神無神,皆是識心分別計度耳。或云「若是,佛學亦唯心論耳。」

佛學雖說唯心,然與哲學上之唯心論懸殊;哲學上之唯心論,於心執有,於物執無。釋迦所謂以攀緣心為自性,執生死妄想,認為真實者。唯物論者,於物執有,於心執無。釋迦所謂顛倒行事,誤物為己,輪迴是中,自取流轉者。唯神論者,劃分物質實體,與神靈實體,為截然不同之兩個世界。釋迦所謂惑一心於色身之內,認一漚體,目為全潮者。各執偏見,或因近視,認牛之影像為牛;或以管窺牛,見牛角者則認牛角為牛,見牛頭者則認牛頭為牛,本無不是,弊在不見真牛全體。佛教則溯本窮源,將真實白牛清楚指出,若因指觀牛,未有不見真牛全體者,故欲救唯心唯物論之偏閉,捨佛教莫屬。

佛學對於宇宙本體之研究,除前述外,其他對於世界之構造與成壞、人身器官之組織、及其他種種問題,在《楞嚴經》及諸經論,多有詳細論列與說明,且大多與後來哲學科學發見者相合,現未及詳指。其於人生價值,則大菩薩之行願,已非他聖賢可及。經典上在在處處可見之,於此可知佛教之神妙及偉大處。

然佛教絕非標奇立異以衒人,亦非故弄玄虛以惑眾。其一言一行,皆從戒定慧三學親履實踐得來。佛教括哲學、科學、宗教三者,一爐共冶;又皆先知先覺者,蓋有由來也。

日本以佛為國教,近世之興,其維新諸賢,得力於禪學不少,為眾所週知之事。若非其軍閥迷信武力,與道全乖,以殺戮為功、以侵略為能,安有今日之敗。

或疑佛教為消極為迷信。不足以為國教。此特未明佛教者之言。實則佛法不壞世間相。豈是消極者。佛法步步引人背迷合覺。豈是迷信者。考「佛」梵名「佛陀」 義譯「覺者」。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謂之為「佛」。「菩薩」梵名「菩提薩埵」義譯「覺有情」。有出家在家二種。乃發大心為眾生求無上道。一面自修。一面化他者。其積極與正信。恐無有出其上。佛教依折攝二義。立方便多門。

何謂折,折者折伏惡人。昔石勒問戒殺於佛圖澄,澄曰:「子為人王,以不妄殺為戒殺義。」蓋在家大權菩薩,為折惡利生故,雖執刀杖,乃至斬其首,於戒亦無犯,反生功德。因惡意而殺人,皆知不可;因善意而殺人,固是在家大權菩薩之金剛手眼也。

何謂攝,攝者攝受善人;佛菩薩為利益眾生,故不避艱危。有四攝法:一、布施攝。若有眾生樂財則施財,樂法則施法,使生親愛心而受道。二、愛語攝。隨眾生根性而善言慰喻,使生親愛心而受道。三、利行攝。起身口意善行,利益眾生,使生親愛心而受道。四、同事攝。以法眼見眾生根性,隨其所樂而分形示現,使同其所作霑利益,由是受道。佛菩薩之積極為何如。

何謂方便?方便者,量眾生根器施諸權巧而渡之也。前述之四攝法,亦是方便之門。世尊分時設教,權施方便之深意。故最上根者與言禪。中根者與言教。重分析者與言唯識。普通者與言淨土。權設大乘小乘,不論出家在家,務求普化群機,使一切眾生,咸沾法益也。近人觀佛子之對像跪拜,及淨土之持名念佛,即以其無神論立場,謂為迷信。不知跪拜與對長上致敬何異,念佛對於修心有莫大之功;且持名念佛,不過方便初機之簡捷法門;更有觀像念佛、觀想念佛、實相念佛等法門。淨土自有無窮妙用者,人自不會耳,豈迷信哉。

願行菩薩行求無上道者,非必出家而後可行,在家亦無不可;不過出家所以別國主、離親屬、捨家庭者,意在脫離情欲之羈絆、捨私情而發展佛力之同情、捨私愛而為偉大之博愛。以渡一切眾生為忠,以事一切眾生為孝,此大同之義也。

孫中山先生嘗曰:「佛教乃救世之仁,佛學是哲學之母。宗教是造成民族,和維持民族一種最雄大之自然力。人民不可無宗教之思想,研究佛學,可補科學之偏。」

今公亦以佛教之輸入中國,有裨益於中國之學術思想,故稱佛教為今日之周旋國際,趨進大同之唯一大教。豈徒言哉,且今日信教自由,不能強人以迷信,祇可令人心悅誠服而生正信,然則捨佛教其誰與歸。